和村民心交心 遵义这个驻村书记在官仓尽智尽力干成绩|微头条

2023-05-09 20:39:57 来源:天眼新闻

“老夏,吃饭了没?”走在官仓村的路上,田申甲都会和遇到的村民打招呼或停下来聊几句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自2021年5月,田申甲担任遵义市余庆县敖溪镇官仓村驻村第一书记以来,始终坚守初心,坚持真蹲实驻、真抓实干、真心实意,与村“两委”干部肩并肩,与群众心贴心,将昔日基础设施薄弱,集体经济发展成效差的小山村变成了市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,旧貌换上了新颜。

田申甲正在走访村民

“辛苦田书记,这些水够我吃一段时间了。”大山组村民周英余拉着送水的田书记连连道谢。2022年中旬以来,因持续无雨,官仓村旱情严重,田申甲夜以继日地组织党员为人畜饮水紧缺的群众送水。“吴大哥,这次送的水可以吃3天,3天后我们再来,如果中途有需要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。”说完,田申甲又赶去给下一户村民家中送水。

“陈叔家孙子不去上学,王大哥家的房顶漏雨需要维修,小方因父亲去世最近心理状态不是很好……”田申甲始终记着每一位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,他常说,自己既是党员又是第一书记,就要在党和群众需要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,迅速有效地帮群众解决问题。经过两年的锻炼,他已经成为官仓村群众可靠的“靠山”、打内心认可的“第一书记”。

“在我最难的时候,是田书记拉了我一把,让我过上了好日子。”村民王文举曾是村里情况较严重的困难户,他与妻子均已高龄,自己腿有残疾,儿子也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,房屋破损,一家三口生活困难。

田申甲正在走访村民

田申甲在了解到他家的困难后,积极协调帮扶资金3万元为其新建了厕所、维修了房屋,还申请了特困供养政策、赠送鸡鸭苗,邀请专家手把手教授其养殖方法。

“是你们及时给我全家送来了关怀和温暖,‘吃水不忘挖井人’!”王文举为此写了一封感谢信给田申甲,现在王文举一家日子越过越好,幸福感也越来越强。

在为村民服务、推进村级发展时,田申甲深知要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,才能让老百姓看到致富的希望。在实地考察学习、充分论证的基础上,他和村“两委”干部决定充分发挥官仓优势,坚持发展优质水稻,既能解决粮食安全的问题,又能让群众持续增收。

为了提升水稻价格和附加值,田申甲带领村干部到上级部门跑项争资。如今,投资约1600万元的黔农官仓粮油加工厂即将建成投产,优质水稻基地日趋成型,目前已建成水稻示范基地500亩、“稻 鸭”示范基地100亩、稻油轮作示范基地300亩,解决了近30名群众就业。

官仓村

为切实推动官仓村发展,带动群众持续增收,田申甲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累计553.5万,改造通村路、连户路7500余米,硬化产业路4300余米,添置农机设备23台(套),修建饮用水池300m3,建设农田灌溉提灌站2处,疏通农业生产灌溉沟渠5300余米等,推动了官仓村各项事业发展上台阶。

同时,田申甲结合官仓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偏大的实际问题,积极吸纳优秀青年进入党组织,力抓党员发展培养工作。经过努力,如今已吸收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名,接收预备党员4名,预备党员转正2名。针对村里流动党员联系难、管理难、教育难的问题,他组织人员采取“电话访、微信联、入户查”等方式,通过常态化摸排并建立档案,精准掌握流动党员基本信息。并积极争取资金10万元,更新完善村党员活动室硬件设施,利用网络平台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参加“三会一课”等党内活动,促进党组织与流动党员密切联系,做到让流动党员“离乡不离党、流动不流学”。

行之力则知愈进,知之深则行愈达。在驻村的700多个日日夜夜里,田申甲把群众当亲人,把驻村当故乡,在官仓村这片热土,倾注满腔热血,践行初心使命,与大家共同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壮美画卷。
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

编辑 王小婷

标签:

推荐阅读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