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神分裂症 是以 基本个性改变,思维、情感、行为的分裂,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 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,致残率较高,社会危害极大。
(资料图)
而精神分裂症精神活动功能损害较广, 发病时受精神症状干扰影响较大,病人失去自控力,不肯求医服药,失去自我保护 ,而家属普遍缺乏这方面的知识,所以往往不能得到及时的预防,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,造成延误治疗而使病程迁延不愈,甚至造成悲剧的发生。
如果出现以下这些症状,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,要重视!
性格改变
精神障碍早期症状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性格的改变,原来活泼开朗、热情好客的人,变得沉默少语,独自呆坐似在思考问题,不与人交往;原来循规蹈矩的人变得经常迟到、早退、无故旷工、工作马虎,对批评满不在乎等。
敏感多疑
对什么事都非常敏感,把周围的一些平常之事和他联系起来,认为是针对他的。如别人在交谈,认为是在议论他;别人偶而看他一眼,认为是不怀好意等。
情感改变
情感变得冷漠、失去以往的热情、对亲人不关心、缺少应有的感情交流,与朋友疏远,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,或因一点小事而发脾气,莫名其妙地伤心落泪或欣喜等。
行为改变
脱离现实,沉湎于幻想之中,做“白日梦”。有的精神障碍患者初期症状表现为奇怪动作和行为,动作增多,反复刻板动作,无目的性;有的举止迟缓,生活懒散,不能工作和料理家务;有的人收集一些无意义的物品,甚至随身携带一些果皮、废纸等不必要的东西;有的人反复洗涤或表现刻板仪式样动作等。
类神经衰弱症状
不能入睡,日夜颠倒;注意力不能集中;情绪不稳、工作学习能力下降,对于轻度的刺激不能耐受甚至异常过敏;特别对声音和光很敏感等。这组症状和神经衰弱很相似,主要区别为神经衰弱患者有痛苦感,积极求治,而早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无痛苦体验,并且排斥治疗。
但是很多人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并未重视,导致延误治疗。
如果早期发现及时就医,让医生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则会有以下的一些益处:
(1)降低治疗难度和复发风险;
(2)减少自伤自杀风险;
(3)减少失业或学业中断;
(4)降低住院的需要;
(5)维持较好的社会功能;
(6)治疗恢复更快,预后更佳。
早期干预还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,使患者正确看待自己,从而提高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,保证和强化治疗的效果。
同时早期干预也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,让患者尽快掌握生存技能,帮助其回归社会,从而降低因精神疾病发生的自杀率,同时也能够减轻患者病情以及社会的负担。
所以, 如果发现身边有人类似上述一些表现,应尽可能劝说到正规的精神心理门诊或者专科医院就诊,以更早地甄别出精神分裂症,做到早发现早治疗,避免病程迁延。 如果患者人格缺陷或精神衰退,即使系统治疗,患者也很难彻底康复。
(注:资料、图片整理于网络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,仅作科普,侵删;如有相关症状,请及时线下就医。)